(通讯员 张春晓)11月12日晚,“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吴承学教授做客文学院“智慧之光”学术名师系列讲座,在文学院216教室开展“读书如何破万卷”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吕双伟教授主持,蒋振华、曾绍皇、胡海义、吴晨骅、文浩、郭鹏飞等17位老师和近200名学生参加。
吴承学教授首先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基本要求:第一,读书务先博观;第二,读书须注意文体语境与文体逻辑;第三,读书须置身于具体历史语境;第四,读书要回到文本语境。然后通过援引一些较为常见的文学原典和理论,剖析其中的深意和误区,启发大家在阅读时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辩证地思考。如他对陆机《文赋》“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进行讨论,有学者认为是写高洁的品格,吴教授结合刘勰、锺嵘和江淹等人的作品,认为“怀霜”指冬天,“临云”指夏天,这样更符合赋体的文体逻辑。他认为读书要善于联想和超越,追求力透纸背,以期能够超越文本,领悟人生,提出“我们需要从中国文化的内在理路、文献史料与原始语境出发,也需要能超越文本之表和惯性思维的悟性与洞察力,读书要有力透纸背的能力。”他还通过对“诗能穷人”“诗能达人”“不值”和“不遇”等话题的深入剖析,挖掘其背后超越世俗、追慕崇高的诗学理想;并以此为契机,希望大家在阅读中、在生活中对过程持一种品赏的态度,带着诗意的眼光,指出读书的境界,其实也是人生的境界。

在互动环节,有同学和老师就“文体学研究的材料阅读、整理和使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的推进”等进行提问,吴教授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研究经历,运用扎实深厚的文史知识,对所提问题做了精彩的回应。
吕双伟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时,对吴承学教授的精彩讲座从创新性强、博学多闻、观点宏通等三个方面进行概括,鼓励大家细读文本,坚持分类做读书笔记,深入阅读,努力发现新问题,培养宏观大视野。最后,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吴教授的传道授业,讲座在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