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会敏、邓琳琳)8月23日至25日,杜甫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暨第八届杜甫读书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复旦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2篇。
会前,主会场播放“诗史千秋:历届杜甫读书会图影回览”短视频,为会议营造了热烈的氛围。开幕式由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蒋振华教授主持。文学院院长肖百容教授首先介绍了文学院的历史背景、师资力量、学生构成和办学条件,并分享了文学院在杜甫研究方面的学术传统和最新进展。他强调杜甫及其湖湘诗赋予了湖湘文化深厚的诗史底蕴,是湖湘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查屏球教授作了题为“杜诗已入湘学中”的大会致辞。他就“杜甫与湖湘文化”的会议主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杜甫其人其诗尤其是其诗学精神已融入到湖湘山水之中,一再为湘中学人继承与阐发。湘人已视杜甫与杜诗是湘学当然的精神遗产,杜甫与杜诗已成为湘学中的重要话题。他结合湘人对杜甫墓地一事的争论,以及耒阳实地考察的感受,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刘明华教授在大会致辞中深情回顾了杜甫读书会的成长轨迹,认为本次杜甫读书会和前面几届相较,可称是读书会的2.0版。去年7月,读书会在河南大学召开期间,又组建了杜甫读书会第二代核心成员群。正是大家的坚持,使杜甫读书会已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活力的学术共同体,也是现代学术活动中的一个特色鲜明、古风犹存的“同仁群”。刘会长还勉励各位杜诗研究的青年学者要有使命感,有大抱负,有终生学杜的志向。
会议第二阶段为大会主题发言,共分两场。第一场由西南大学刘明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查屏球教授、安徽大学吴怀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魏景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曾祥波教授分别发表《仁者的同情与诗家的共鸣——杜甫与王维相关四诗笺解》《论杜甫政事文——兼论杜甫与唐代“古文运动”之关系》《社会空间与心理认同:杜甫旅食京华居所寻踪》《乐府传统在杜甫创作生涯的消长及其意义》等杜甫研究的最新成果。南京大学刘重喜教授逐一对其进行评议。第二场由长沙理工大学成松柳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孙微教授、南京大学刘重喜教授、西南大学杨理论教授、湖南工业大学高文教授依次发表《杜甫困居长安初始时间新考——兼论天宝五载至七载杜诗的重新系年》《杜诗“公自注”知多少——以《全唐诗·杜工部集》“原注”为中心》《<葛原诗话>的杜诗接受与江户唐宋诗之争》《论杜甫寓湘诗中的水意象》等杜甫研究论文。陕西师范大学魏景波教授对第二场主题发言作了详细点评。会议第三阶段为分组讨论。与会学者分两个小组进行讨论。齐鲁师范学院王新芳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颜建华教授、中国社科院马旭博士后和西华大学王燕飞副教授分别主持了四场学术讨论。在分组学术交流中,与会学者围绕杜甫生平史实、杜甫的现代性、杜甫与湖湘文化、杜甫湖湘诗、杜诗宋注、杜诗文体、杜诗域外接受与传播等多个议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分组讨论采用一对一的评议形式,全体参会人员相互切磋,充分讨论,深感受益良多。闭幕式由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曾绍皇教授主持。闭幕式分大会学术总结和大会感言两个阶段。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曾祥波教授作大会学术总结。他从文献、文体、生平、思想、接受史、地域文化、域外传播、杜甫的现代性等八个方面对会议论文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本次读书会的论文具有三大特点:第一,范围广阔。涉及文献、文体、生平、思想、接受史、地域文化、域外传播、现代性多个方面。第二,注重创新。主要体现在文献、生平研究。第三,方法论的自觉。特别体现在生平研究。与此同时,他也指出本次读书会的两个遗憾:一是个别论文尚未以完整成文的方式提交,二是认为学术“创新”需要具有尽可能充分的“说服力”,而不能仅依靠逻辑可能性。此外,不能仅为写一篇论文而否定旧说,而是看能不能为杜甫和杜诗阐释提供更多的丰富性,目的不是破坏,而是建设。大会感言阶段,长沙理工大学成松柳教授分享了个人学术经历,并强调杜甫研究一是要关注大问题、关键问题,二是要认真阅读杜诗文本。此外,西安外国语大学胡永杰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张家壮副教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张月副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王猛博士分别代表杜甫读书会早期成员和第二代成员发表感言。会议最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跃进教授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对本次会议的圆满举行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