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罗先海、龙永干、岳凯华等老师做客“基博读书会”青年论坛

发布人:日期:2025-10-27 15:13浏览数:

2025年10月23日下午,文学院基博读书会在213教室举办青年论坛,主题为“当代文学的‘文本考古’及流动成长”。本次论坛邀请湖南大学文学院罗先海副教授主讲。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龙永干教授,湖南大学向吉发老师,以及本校李作霖、易瑛、吴晨骅、张弛、王健、华珉朗、王雨佳、李婕等老师受邀与谈。文学院副院长岳凯华教授出席活动,论坛由许永宁老师主持,文学院、世承书院等研究生与本科生到场聆听。

论坛伊始,罗先海老师分享了其新作《小说变形记:新时期长篇小说版本变迁》的创作历程。他指出,当下独立开展新时期长篇小说版本研究已具备较为完备的条件:其一,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其二,研究方法上可融合中国传统古籍校勘与西方现代校勘之长,兼具汇异式校勘与会意式整理的版本汇校方法。

随后,罗先海老师以余华的《活着》和陈忠实的《白鹿原》为例,深入探讨了新时期以来影响作家修改与作品再版的复杂多元因素。他以《活着》因电影改编需要而诞生的长篇修改版为例,透视了文学生产、版本变迁以及传播接受之间的复杂关系;以《白鹿原》修订版中“评奖”这一隐形文化权力介入为例,说明了文学评奖是推动新时期长篇小说修改与再版的柔性体制因素之一。

在此基础上,罗先海老师进一步阐释了“文本考古”及“流动成长”的内涵。他认为,“文本考古”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流动成长”则指向的是当代文学的流动与变异,这种流动与成长的“旅途”埋藏了丰富的当代政治史、社会史、制度史、出版史、情感史和文学史等信息。“文本考古”的目的正是通过考察文本的“流动成长”,重返文学现场,揭示被定本所掩盖的复杂历史信息。

在与谈环节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分享精彩。龙永干教授强调,文献研究应回归文学本身,版本研究是通往文学主体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当代文学的经典化与历史化具有关键意义。他呼吁学术研究和文学批评应关注作品版本的变迁,拓展研究视域。易瑛老师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分享版本变迁视角如何解答了阅读时的疑惑,并指出文本序列的潜在状态启发我们应关注作品的复杂内涵,作品各版本之间相互依存,变与不变同构共生。

论坛最后,岳凯华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以“勤奋、睿智、高地”三个关键词作总结发言。他指出,罗先海老师以勤奋求索的精神,激发青年学人读书治学的动力,展现了书生研学的标杆;以睿智从容的学术视野,游走于文学内外,树立了学术研究的示范;同时,基博读书会作为文学高地,搭建起文人研讨的平台,彰显了结交青年学者的优雅气度。论坛至此圆满结束。

下一条:彭玉平教授应邀做客文学院“智慧之光”学术名师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