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曦楚)9月18日下午,文学院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张政文教授为我院学子带来题为“语义反思:西方的‘理性’与‘现代性'”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举行,由文学院院长肖百容教授主持,文艺学教研室廖述务教授、文艺学以及现代文学等专业研究生逾300人参加。
讲座伊始,张政文教授阐明了对西方的“理性”与“现代性”进行语义反思的必要性。近现代以来,西方的“理性”与“现代性”等概念进入中国现代文化现场后并未得到彻底清理和深刻反思,长此以往,各种思想争论、文化矛盾、学术内卷层出不穷,对相关概念的审慎的语义反思与思想批判亟待完成。他随即沿着“什么是理性” “什么是现代性” “现代性的语义反思”和“审美现代性的语义反思”的问题理路展开讲授。
张政文教授从“逻各斯”与“努斯”的希腊与拉丁词源出发,阐述语义生发而来的认知理性与价值理性;从“摩多(modo)”的拉丁词源出发,沿着汤因比等历史学家和马克思、哈贝马斯等哲学家富有张力的表述,勾勒出“现代(modern)”一词的基本语义,以及资本主义变革推动下的西方现代社会发展史。他认为,理性就是“逻各斯”与“努斯”的融合统一,是人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认识世界、创践世界的能力,具有客观、可证伪、合目的性、合人性的特质;而现代性则是以往传统社会完全没有的性质与特征的总和,是我们立足于当下时空,对现代社会独有的一切结构、形态、功能、特征的掌握与表达。在当代,现代性同时孕育出“危”与“机”,自然的非社会化、人类生活的偶然化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趋于破碎,现代性的自反呼唤审美维度的救赎,审美现代性于是成为我们表达现代审美文化生活的基本价值诉求与话语形态,它的感性色彩与社会化的经济、政治、法律等理性制度中的启蒙现代性一道,组成了现代性的双重镜面。
在随后的讲座问答环节中,张政文教授对同学们的有关提问做了详尽的回答,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探寻西方理性与现代性思维范式的源流与影响,客观把握相关学术场域中的中西分野,实现中西文化对话与文明互鉴。肖百容教授致谢张政文教授的思考与分享,线上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介绍:张政文,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列文论经典著作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德国美学。代表性学术著作《西方审美现代性的确立与转向》《康德文艺美学思想与审美现代性》《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艺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百余篇论文。多次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的重大重点课题。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