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米文文)2024年11月24日晚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成纪为我院学子带来题为《古典时代的思想建筑术——以〈诗经〉为例》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在文学院211教室举行,由我院汤凌云教授主持。我院廖述务教授、文浩副教授、牟方磊副教授及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刘成纪教授首先说明人类知识或思想具有建筑性,受康德启发,他将知识体系称为思想的建筑术。刘教授通过揭示《周易》《尚书》《周礼》《春秋》《史记》等古典文献的建筑术,强调了文本秩序建构世界秩序的观点。接着,刘教授探讨了《诗经》在中国早期人文史中的位置。他认为,随着教化儒学向政治儒学的演进,“六经”经历了一个被义理化、五常化、五行化、宇宙化的过程,“六经”逐渐从教化或启蒙理想转化为政治哲学体系。与此相应,《诗经》在“六经”体系中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在此历史演进的宏大视域内,刘教授从《诗经》的文本性质、《诗经》的编订、《周南》《召南》筑造法、《国风》筑造法、《风》《雅》《颂》的筑造法、《诗经》体式的哲学放大、重思《诗》六义等方面入手,深度揭示了《诗经》内容和手法的筑造术。在他看来,风、雅、颂都不只是单纯的文体分类,而是在事实上分别指代一个完型天下的基本构成要素;“赋比兴”看似在讲《诗经》修辞,但事实上却涉及人与自然世界关系的建构问题。“风雅颂”涉及完型国家的建构(王政),“赋比兴”涉及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人天),两者共同以诗的方式构成了国家秩序和世界经验的整体框架,即风雅中国与乐感世界。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刘成纪教授对同学们的有关提问作出了详尽的解答,并鼓励同学们应努力培养将文学与哲学、文献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回归经典,守正创新。廖述务教授作总结,他对刘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鼓励同学们进一步阅读刘教授的论著,突破专业壁垒,拓展理论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此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重新思考《诗经》“六义”的新视角和新观点,也为同学们深入研习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启示。
主讲人简介:
刘成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美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研究。出版专著1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成果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