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梁鸿教授做客文学院讲授“非虚构写作”

发布人:日期:2024-12-25 16:29浏览数:

(通讯员李晨玮)12月22日晚,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梁鸿教授受邀做客文学院“智慧之光”学术名师系列讲座。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沙市作协主席纪红建、省作协创研室主任贺秋菊、长沙市作协副主席简媛、文学院教师郑朋、李作霖、易瑛、黄乐平、许永宁等作家、学者,以及来自校内外的100多名学生和作家到场聆听。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岳凯华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围绕“超现实语境中的非虚构写作”展开。梁鸿教授从代表作“梁庄三部曲”谈起,逐步阐释“超现实语境”在当今社会的具体内涵。她指出,我们所面临的生活多元复杂,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某些方面的停滞依然存在。超现实语境有其矛盾性和内部复杂性,一定程度上,作家的使命在于呈现被高速发展的社会裹挟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梁鸿教授着重谈到非虚构写作的三种特性,即复调性、准确性和个人性,并试图在一种看似矛盾的状态里厘清三者的关系。她认为非虚构写作不在于报告,而在于发现,要善于捕捉我们内心深处细微的颤动。她以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为例,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应有多个声部。正是在这种众生喧嚣、人物相互辩驳的状态下,时代的复杂性才能显露出来。而一个好的非虚构文学创作者,也应具备跨学科读写的能力,用庞大的知识体系为其发掘社会的各个层面做准备和支撑。

讲座后半程,梁鸿教授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当被问到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乡土文化中的“礼俗”应何去何从时,她坦言:我们不应绝对地判断礼俗的好坏,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性看待它的双面性和衍生的后果。

李作霖老师做总结发言。他提到“梁庄”系列可视为非虚构写作的典范文本,并勉励同学们多关注、尝试非虚构创作。讲座后梁鸿教授为同学们签书,现场气氛热烈。

上一条:范志忠教授前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客我院“智慧之光”名师学术系列讲座

下一条:蒋承勇教授应邀做客文学院“智慧之光”学术名师讲座

【关闭】